第183章 离了个大谱:竟把辽参当鲁参
“你要是喜欢吃,今天就多吃点,下次食堂要是再做葱烧海参,我以前给你们村打电话,招呼你过来一起吃。”
看到顾尘一眨不眨盯着碗里的海参,沈长海还以为顾尘第一次吃葱烧海参,被老方的精湛手艺震惊了,起身又去窗口打了一碗。敬请您来体验无广告app
打好饭菜的渔业大队职工们也都吃了起来。
刚一入口,各种溢美之词滔滔不绝地送给了老方。
别说沈长海觉得老方士别三日,应当刮目相看。
这群天天吃老方饭菜的职工,同样拜倒在老方今天的手艺之下。
顾尘表情古怪地环顾四周。
什么鬼?
其他单位职工尝不出辽参和鲁参的区别也就罢了。
这里可是渔业大队。
里头的职工三天两头出海作业,竟然没有一个品尝出两者的区别。
而这,才是顾尘最奇怪的地方。
葱烧海参好吃,和老方的厨艺没有一毛钱关系。
好吃,是因为食材好。
顾尘一言不发地继续吃着碗里的海参。
从口感上判断,应该是丹城海参。
广义上的辽参指的是产地位于辽省境内的海参。
而真正能担得起辽参之名的极品海参。
分别是丹城海参和连城海参。
两种海参各有千秋。
都具备着极品海参价值。
不同的是,丹城海参产量极少,进而导致市场知名度较小。
后世,一斤极品连城干海参能卖到三四万一斤。
反观丹城海参。
由于产量少,缺乏市场认知度,价格忽高忽低。
硬要说谁的口感更好。
顾尘认为还是家乡的海参更胜一筹。
“小顾,你倒是吃啊,喜欢就多吃点,到了这里还装什么假。”
回到位置坐下,沈长海将新打来的一碗海参送到顾尘面前,岂料顾尘忽然放下筷子。
“顾尘,不怕你笑话,我活这么大,确实是第一次这么好吃的海参,您能不能告诉我,大队是在哪里捞到这些海参,我寻思着过去碰碰运气,看看能不能捞一些,回去处理好晾起来,想吃的时候自己做着吃,也省得过来麻烦大伙了。”
“唉,费那劲干啥,这玩意又不值几个钱,大冷天出海专为抓它们犯不上。”
沈长海好心说道。
大队每次去临近鲁省的己方海域执行捕捞任务,总会带一些回来。
听了一会儿,顾尘明白了。
不是沈长海等人吃不出辽参和鲁参的区别,而是他们就没吃过几次海参。
国营渔业大队的出海捕捞任务,局限于捕捞经济鱼类。
也就是能够卖上钱,可以出口的海鱼。
加之使用大型拖网在深水区作业,因此很少捕捞到海参。
即便捞到了。
也都是混在网中鱼群里的零星海参。
从五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,吃饱肚子始终是老百姓第一追求。
像海参这种没有几两肉的玩意,偶尔尝个鲜还行。
没几个人在它们身上下功夫。
丹城海参产量极少,鲁省刺参则是参量颇丰。
又加上两类海参都是刺参,外形起码有七八分相似。
沈长海等人才会误将丹城辽参当成了鲁省刺参。
计划经济时代。
青山渔业大队的捕捞任务始终围绕着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。
现如今,也不过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混着来。
食用高端海参的习惯在国外蔚然成风。
放眼国内。
可能连叫高档海参这个词都没有。
说白了,就是信息不对称。
“沈哥,你就告诉吧,我这个人您又不是不知道,小事方面不太喜欢麻烦人。”
此时此刻,顾尘心跳急速加速。
甚至都能听到砰砰砰的心跳声。
“你瞧你这个人,非得要跟我客气,行吧,那我就告诉你。”
拗不过顾尘的坚持,沈长海说道:“鬼见愁你知道吧?”
“知道,鬼见愁那片全是暗礁,偏离主航道,附近有不少的孤岛,孤岛周边水域生长着老多的海带和裙带菜。”
顾尘如是说道。
地如其名,鬼见愁环境险恶,对于大船而言犹如鬼门关。
密密麻麻的礁石群,难以预测海带群,任何一种都能大型船只构成致命的威胁。
“这些鲁省刺参就是在这地方发现的。”
沈长海随口说道:“那天我们的作业海域,正好是鬼见愁外围完成了捕捞任务,有人用望远镜看到一座岛上好像有鲁省刺参,当时我还觉得挺纳闷,这玩意怎么跑到咱们这里来了。”
“之后,我安排人乘坐小船绕开礁石群,小心翼翼上了岛,顺便捡了点刺参回来。”
获得了辽参的具体方位,顾尘狼吞虎咽地吃完了两碗葱烧海参。
擦干净嘴巴向沈长海告别。
即将大发一笔的激动,并没有让顾尘失了分寸。
提醒沈长海按流程书写申请报告,先别急着往上交。
顾尘这边还有三件事情没忙完。
忙完以后,再将材料交上去。
拜访方家山,提前通通风。
联系施工队,敲定具体施工时间。
至于第三件事情。
顾尘没有细说,只说是一点私事。
什么私事。
当然是搞海参了!
“哥,今晚早点睡,明早我带你去发大财。”
“你毛毛愣愣说啥呢?”
顾尘回到家的时候,正好赶上一家人吃午饭。
听到顾尘说要带自己发大财,顾江端着饭碗的手悬在了半空。
卖了几根金条,刚发了一把横财。
没过几天,怎么又要发财呢?
“尘哥,难道百货大楼的徐经理,又有好事便宜咱们家?”
林晚儿放下碗筷问道。
顾尘今天去县医院看望黄老五,打着旗号是去县里百货大楼,打听昨天顾江相亲的事情,林晚儿自然而然地往徐彩霞这边联想。
“媳妇,你觉得这个季节,咱们家还缺点啥。”
顾尘没有急于回答,而是故意卖起了关子。
“缺啥?啥也不缺了啊。”
林晚儿不解地看向屋里的各种摆设,各类家电基本应有尽有,顾尘先前去沈城谈买卖,又给家里买了一大堆好玩意。
“小尘,你不会要买小汽车吧?”
顾江心中一惊,想到顾尘丢在家里一张报纸上的内容。
国家允许个人购买机动车,机动船。
“啥玩意?小尘,你要买汽车?”
张翠兰大吃一惊。
天爷啊,自己这个二儿子也太敢想了。
有辆摩托车,已经让一家人感觉惴惴不安了。
这要是买了汽车。
还不得被无数人眼睛盯着啊。
“不是小汽车,是电冰箱。”
顾尘苦笑道。
看到顾尘一眨不眨盯着碗里的海参,沈长海还以为顾尘第一次吃葱烧海参,被老方的精湛手艺震惊了,起身又去窗口打了一碗。敬请您来体验无广告app
打好饭菜的渔业大队职工们也都吃了起来。
刚一入口,各种溢美之词滔滔不绝地送给了老方。
别说沈长海觉得老方士别三日,应当刮目相看。
这群天天吃老方饭菜的职工,同样拜倒在老方今天的手艺之下。
顾尘表情古怪地环顾四周。
什么鬼?
其他单位职工尝不出辽参和鲁参的区别也就罢了。
这里可是渔业大队。
里头的职工三天两头出海作业,竟然没有一个品尝出两者的区别。
而这,才是顾尘最奇怪的地方。
葱烧海参好吃,和老方的厨艺没有一毛钱关系。
好吃,是因为食材好。
顾尘一言不发地继续吃着碗里的海参。
从口感上判断,应该是丹城海参。
广义上的辽参指的是产地位于辽省境内的海参。
而真正能担得起辽参之名的极品海参。
分别是丹城海参和连城海参。
两种海参各有千秋。
都具备着极品海参价值。
不同的是,丹城海参产量极少,进而导致市场知名度较小。
后世,一斤极品连城干海参能卖到三四万一斤。
反观丹城海参。
由于产量少,缺乏市场认知度,价格忽高忽低。
硬要说谁的口感更好。
顾尘认为还是家乡的海参更胜一筹。
“小顾,你倒是吃啊,喜欢就多吃点,到了这里还装什么假。”
回到位置坐下,沈长海将新打来的一碗海参送到顾尘面前,岂料顾尘忽然放下筷子。
“顾尘,不怕你笑话,我活这么大,确实是第一次这么好吃的海参,您能不能告诉我,大队是在哪里捞到这些海参,我寻思着过去碰碰运气,看看能不能捞一些,回去处理好晾起来,想吃的时候自己做着吃,也省得过来麻烦大伙了。”
“唉,费那劲干啥,这玩意又不值几个钱,大冷天出海专为抓它们犯不上。”
沈长海好心说道。
大队每次去临近鲁省的己方海域执行捕捞任务,总会带一些回来。
听了一会儿,顾尘明白了。
不是沈长海等人吃不出辽参和鲁参的区别,而是他们就没吃过几次海参。
国营渔业大队的出海捕捞任务,局限于捕捞经济鱼类。
也就是能够卖上钱,可以出口的海鱼。
加之使用大型拖网在深水区作业,因此很少捕捞到海参。
即便捞到了。
也都是混在网中鱼群里的零星海参。
从五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,吃饱肚子始终是老百姓第一追求。
像海参这种没有几两肉的玩意,偶尔尝个鲜还行。
没几个人在它们身上下功夫。
丹城海参产量极少,鲁省刺参则是参量颇丰。
又加上两类海参都是刺参,外形起码有七八分相似。
沈长海等人才会误将丹城辽参当成了鲁省刺参。
计划经济时代。
青山渔业大队的捕捞任务始终围绕着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。
现如今,也不过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混着来。
食用高端海参的习惯在国外蔚然成风。
放眼国内。
可能连叫高档海参这个词都没有。
说白了,就是信息不对称。
“沈哥,你就告诉吧,我这个人您又不是不知道,小事方面不太喜欢麻烦人。”
此时此刻,顾尘心跳急速加速。
甚至都能听到砰砰砰的心跳声。
“你瞧你这个人,非得要跟我客气,行吧,那我就告诉你。”
拗不过顾尘的坚持,沈长海说道:“鬼见愁你知道吧?”
“知道,鬼见愁那片全是暗礁,偏离主航道,附近有不少的孤岛,孤岛周边水域生长着老多的海带和裙带菜。”
顾尘如是说道。
地如其名,鬼见愁环境险恶,对于大船而言犹如鬼门关。
密密麻麻的礁石群,难以预测海带群,任何一种都能大型船只构成致命的威胁。
“这些鲁省刺参就是在这地方发现的。”
沈长海随口说道:“那天我们的作业海域,正好是鬼见愁外围完成了捕捞任务,有人用望远镜看到一座岛上好像有鲁省刺参,当时我还觉得挺纳闷,这玩意怎么跑到咱们这里来了。”
“之后,我安排人乘坐小船绕开礁石群,小心翼翼上了岛,顺便捡了点刺参回来。”
获得了辽参的具体方位,顾尘狼吞虎咽地吃完了两碗葱烧海参。
擦干净嘴巴向沈长海告别。
即将大发一笔的激动,并没有让顾尘失了分寸。
提醒沈长海按流程书写申请报告,先别急着往上交。
顾尘这边还有三件事情没忙完。
忙完以后,再将材料交上去。
拜访方家山,提前通通风。
联系施工队,敲定具体施工时间。
至于第三件事情。
顾尘没有细说,只说是一点私事。
什么私事。
当然是搞海参了!
“哥,今晚早点睡,明早我带你去发大财。”
“你毛毛愣愣说啥呢?”
顾尘回到家的时候,正好赶上一家人吃午饭。
听到顾尘说要带自己发大财,顾江端着饭碗的手悬在了半空。
卖了几根金条,刚发了一把横财。
没过几天,怎么又要发财呢?
“尘哥,难道百货大楼的徐经理,又有好事便宜咱们家?”
林晚儿放下碗筷问道。
顾尘今天去县医院看望黄老五,打着旗号是去县里百货大楼,打听昨天顾江相亲的事情,林晚儿自然而然地往徐彩霞这边联想。
“媳妇,你觉得这个季节,咱们家还缺点啥。”
顾尘没有急于回答,而是故意卖起了关子。
“缺啥?啥也不缺了啊。”
林晚儿不解地看向屋里的各种摆设,各类家电基本应有尽有,顾尘先前去沈城谈买卖,又给家里买了一大堆好玩意。
“小尘,你不会要买小汽车吧?”
顾江心中一惊,想到顾尘丢在家里一张报纸上的内容。
国家允许个人购买机动车,机动船。
“啥玩意?小尘,你要买汽车?”
张翠兰大吃一惊。
天爷啊,自己这个二儿子也太敢想了。
有辆摩托车,已经让一家人感觉惴惴不安了。
这要是买了汽车。
还不得被无数人眼睛盯着啊。
“不是小汽车,是电冰箱。”
顾尘苦笑道。
都市推荐阅读: